德鸿说法
作者:
发布时间: 2024-11-06
如何塑造合同的“气质”
⬇全文下载

合同与人一样,都有自己的“气质”。合同的“气质”主要是指合同的“外在形象”,包括合同的排版、用语、结构等。有“气质”的合同,让人看着舒服、顺眼,也有助于获得他人的信赖,从而更好地促成合作。对于合同“气质”的理解和塑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合同“气质”的重要性


(一)合同的“气质”代表合同提供方的外在形象

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为了某个目的达成的合意。那么,合同的“气质”如何就能直接代表合同提供方的外在形象呢?举个例子来说:某企业拟与目标合作方进行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合作,便向该拟合作目标伙伴提供了一份合同初稿,初稿上排版杂乱无章、错别字满篇、结构残缺不全。对于目标合作方而言,当其在收到这样的合同文本后,无论实质内容如何,首先就容易引发其对该企业做事态度及履约能力的深度怀疑,进而可能影响到其与该企业的合作信心。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第一印象”效应。


(二)合同的“气质”反映合同经办人的个人能力和态度

合同的“气质”除了体现一个组织的外在形象外,也反映了具体经办该事宜的个人能力与态度。合同一般都是由具体的个人负责起草,一份合同的“气质”如何,直接反映了起草人的能力和办事态度。


一份排版齐整、层次清晰、符合“理性人”逻辑思维的合同,无论其内容如何,至少能给阅读者留下比较好的印象,会让其更愿意去了解合同的具体内容,从而增加合作的机会,也更能获得个人的成长;反之,一份合同如果内容不全、排版错乱、全文贯穿“理性人”难以理解的思维逻辑,那么很容易让接收者失去了解合同具体内容的兴趣,同时,也使其会对合同起草者产生能力不足或者工作态度不扎实的猜想,这既不利于进一步合作的开展,也不利于个人在职场上树立良好的形象。


(三)合同的“气质”影响合同履行

合同的“气质”会影响合同各方对合同的履行。一份合同如果存在语序错乱、层次不清、口语化严重等问题,那么合同当事人在理解与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则更容易发生争议,进而影响双方对于合同的恰当、全面履行。



二、塑造良好合同“气质”的主要途径


(一)确保合同常见结构完整

合同常见的结构是否完整是我们在起草合同时应当注意的首要问题。合同常见的结构有八个组成部分,分别为合同名称、合同编号、合同主体、合同序言、合同正文、合同附则、合同签署栏、合同附件。


在拟定和审查合同过程中,这个八个组成部分是否完整、齐备是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但并非说合同一定要包含这个八个组成部分,而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一份完备的合同除了包含上述常见的八个结构外,还应当包含相应的主要条款。《民法典》第470条第1款列举了合同一般应当包含的主要条款: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和住所、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我们在拟定或者起草合同时,需要重点关注前述主要条款,尽可能完整、全面,以降低约定不全面引发的履约风险。


(二)准确选择合同名称


对于合同名称的选择其实就是对合同关系的确定。选择合同名称应当坚持以下原则:

1.尽量选择法律规定的合同名称。《民法典》分则规定了十九种典型合同、两种准合同。结合合同法律关系的性质,在选择合同名称时尽量选择《民法典》规定的典型合同名称或准合同名称,只有不属于典型合同或准合同的情况下,才根据合同的内容确定合同的名称;


2.除上述情况外,不便于确定合同名称时,可命名为“合同”或者“协议”。即除《民法典》规定的有名合同、准合同之外的无名合同,此时尽量不要主观臆想,去编写一个合同名称。


(三)适当选用合同语言


对于合同语言的选择,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关注点:

第一,不同语言的优先性约定。在涉外合同中,比较常见的情形是,一份合同存在用多种语言书写的情形。因语言本身在语法、语序、语义等方面存在差异,会导致合作各方对合同的理解也会出现大不相同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一语言理解问题,更为了方便后续出现争议时有可以参考的文本,在这种情况下,一般需要对各种语言的优先性进行约定,常见的表述有“本合同为中英文两种文字版本订立,中文版本与英文版本发生争议时,以中文版本为准”;


第二,专业术语的选择。合同应当选择法律以及具体领域的专业术语对相关事项进行约定。因为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关乎到民事主体的切身利益,为了避免或者减少争议的发生,也为了更好的维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和利益,在起草合同时,涉及专业术语的时候应当选择专业术语,不需要用专业术语的时候应当选择简洁、明了的词语;


第三,书面语和口语的选择。作为约定合同各方当事人权利义务正式文本,合同应当选择书面语。一方面是对合作方、合作内容的重视,另一方面也是更便于合同各方当事人能够及时统一意见。因为不同的地域,口语本身有很大的差异性,人们对于口语的理解也有所不同,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容易产生争议。


(四)规范合同排版


要塑造良好的合同的“气质”,还有一点就是要关注合同的排版。对于合同的排版,以下三点需要注意:


1.从书写顺序、字体、行间距、页码等细微处着手,确保版面美观

版面应当按照合同常见结构的先后书写顺序进行书写,并按照基本的书写规范进行条款项的先后顺序排序。属于同一级别的标题,字体、字号应当保持一致,该空格的地方要空格,该断句的时候应当按照标点符合的使用规范进行断句,不要将整个内容连成一大片。


如果是多页的合同,应该插入页码,并且,为了防止合同内容被不良篡改,插入页码的形式建议用“第XXXX页共XXXX页”的页码形式;盖章的时候需要盖骑缝章;可以插入页眉页脚,但不建议插入水印或者以可以规避风险的方式插入水印,避免水印成为了认定一方提供格式合同的补强证据要素;


2.避免自动套用格式。所谓的自动套用格式就是指为了节省时间,将与一方当事人签署的合同内容直接复制粘贴到与另外一方签署的合同文本内。例如将甲方与张三签订的买卖合同的内容直接复制粘贴到需要与李四签订的买卖合同文本中去,这就容易发生很多问题,比如签署栏中的签约主体本来应该是李四却依旧是张三,本来甲方与李四有相应的、单独的、特别的条款约定,却由于套用而没有写进去,最后导致争议的发生;


3.避免直接用网上的合同文本。在与合作方签订合同时,有人会直接使用网上下载的合同,以期节省时间。但这样在网上下载的合同可能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下载的合同内容与自己想要签署的合同内容不相符,合同相关条款存在错误等等,因此,在实务中,可以借鉴网上的合同文本,但不能不加选择地直接适用。


有气质的人,让人喜欢,让人想要进一步去沟通了解;有“气质”的合同,让合作方产生信赖之感,让双方的合作可能性增大。希望我们提供的合同都能让对方“始于颜值,忠于诚信”,并最终实现双赢。

特别声明 | “德鸿说法”栏目下得文章仅作为一般性信息提供,不是作者/德鸿律师事务所为读者/受众作出的专项法律意见。如果有具体法律事务需要处理,建议您向具有相关资格的专业人士寻求法律帮助 ,以获得根据具体事件背景提供的专项法律意见。